大有周易网-69周易文化|周易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435|回复: 1
go

佛学概要14讲 3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楼主
发表于 2011-5-20 15:0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打印

佛學,是一門覺悟的學問。內覺人生本身,外覺宇宙環境。覺則支配人生宇宙,得大自由,獲大解脫;不覺則被人生宇宙支配,受它束縛,不得自在。人人宜覺,故人人當研佛學。

欲研佛學,有其次第。首先,明白佛字真義,自然心中有一正確目標,而不致迷信。

甲、佛之釋義

佛之一字,本是梵語「佛陀耶」省稱。譯為智者,或云覺者。

先說智者。「智」具云智慧,慧是明了,智是決斷。此與世智辯聰不同,專指能澈底認識宇宙真相,而具辦一切事而言。其實,一切眾生的心性,本來清淨光明,天然就具備這種智慧。但以無始來,一念不覺,而有無明,遂使澈天洞地的光明,隱而不顯,此在佛經上稱之為「識」。識只是七情喜怒憂懼愛惡欲)無明的作用,一團漆黑。學佛目的,就在去除無明,轉識成智;淺言之:只是理智辦事,絕無感情衝動。所以學佛之人,就如同一採礦者,金藏礦中,須加開採陶鍊,方得金用。

依照開智慧之淺深次第,分三種智:(一)是「一切智」:指能知一切法總相之智慧。一切法總相是什麼?經上說是萬法皆空。蓋宇宙萬法,凡夫執為實有,其實皆是因緣所生,並無自性,所以是空。譬如:兩手相合有縫,而本無實縫。是故,金剛經云:「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小乘四果羅漢,修析空觀,證偏真理;大乘別教十住菩薩,修從假入空觀,見真諦理;同斷見思惑盡,即開一切智。(二)是「道種智」:能知諸法別相之智慧。蓋菩薩必須度化眾生,而度化眾生,必須懂得諸佛道法(「道」,包括藏通別圓四教,有、空、亦有亦空、非有非空門四門),和諸眾生善根心理(「種」包括上中下根)。佛法與眾生,雖亦不離因緣性空,卻緣起現有,且別別不同。別教十行菩薩,修從空入假觀,遍學四教四門,見俗諦理,界內外塵沙惑斷盡,即能用諸佛道法,發起眾生善根,是為道種智。(三)是「一切種智」,又稱「一切道種智」。蓋佛法無量,眾生無邊;一般菩薩只能知下不能知上,唯佛究盡,知一切道與一切種。故無一事而不知,三千大千世界外下毛毛雨,悉知其點數;無一事而不辦,納須彌山於芥子許,如反掌折枝。此則修中道觀,斷根本無明惑,見空有不二之中諦理,是為通達總相別相之佛智慧。

次說覺者:「覺」之一字,有覺察、覺悟二義。覺察指對其事注意,覺悟指對其理了然。先覺察,而後覺悟。上言成佛的辦法,是轉識成智;而轉識成智,就在覺上。因為唯有正覺,才能除去覆住本性的無明。無明能障,依其障礙之寬狹義,在唯識論上,分之為二:曰煩惱障與所知障。煩惱障,從我執生,即貪、瞋、痴、慢、疑等,能擾惱有情身心,而障涅槃;所知障,從法執生,能覆一切所知,而障菩提。(詳參相宗綱要「煩惱所知」)覺察功夫用以對治煩惱障,煩惱之擾惱有情身心,侵害如賊,能劫本性功德法財;世間之賊,能偷家中財寶,若是主人能隨時警覺注意,縱彼有偷天換日本領,亦無能為功。學佛之人,對治心中之賊亦然,若能如古德所說「不怕念起,但恐覺遲」,煩惱障自然漸伏、漸斷。覺悟功夫則用以對治所知障,吾人有所知障,則於一切所知境界,昏昧無知,有知亦是錯覺。譬如一人昏沉大睡,則不能識東西南北,夢中皆是顛倒;然待清醒,自是分明。覺悟亦然,一旦壑破無明,則見無量大千世界,如視諸掌矣。

如上所說,起覺察、覺悟的功夫,對治煩惱、所知二種障礙,而開發一切智、道種智、一切種智的本性德能,這就是學佛之始末。但能依之以自行,那只是小乘的羅漢;又能兼之以化他,則是大乘的菩薩;若又能自行,又能化他,而且做到覺行圓滿,究竟至善的境地,那就是佛了。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验证问答 换一个 验证码 换一个


Archiver|预测专区|大有周易网

GMT+8, 2025-5-1 07:19 , Processed in 0.152089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1.5.1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