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有周易网-69周易文化|周易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大有周易网-69周易文化|周易网 论坛 佳文欣赏 愚民教授:渤海帝国在故乡(长白山及周边游记9
查看: 1387|回复: 0
go

愚民教授:渤海帝国在故乡(长白山及周边游记9 [复制链接]

Rank: 8Rank: 8

楼主
发表于 2013-10-11 21:39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打印
我的童年和少年时代是在嫩江平原度过的,孩提时代曾听母亲多次提起我的故乡,吉林省敦化县有个六顶山,山上不仅有尼姑庙,还有许多渤海国的墓葬,其中一个墓葬曾经被挖掘过,里面埋葬的是渤海国的一名大公主,当时北朝鲜派人来考察,说公主是他们祖先,可到六顶山一看,墓碑全都是汉文书写,随葬品都是唐朝时候的好东西,没有什么可以辩解的,只好混了几顿好吃好喝,就灰溜溜的去了。
母亲说的故事虽不能作为历史凭证,但一个少有文化,平时很少言谈的女人,能将六顶山公主墓的故事说得那么引人入胜,不可不让人信服!母亲说的没错,只是故事讲得还不够完整。

公元698年,粟末靺鞨首领大祚荣率众在敦化筑城自固,建都称王,号称振国。713年,唐玄宗册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史称渤海国。

755年,渤海都城迁往上京龙泉府,今天的黑龙江省海宁县渤海镇。迁都后,敦化改称旧国,即中京显德府。如今竖立在敦化城内的渤海广场,承载了这一段历史的沧桑巨变。广场的每一处主体建筑都包含了敖东古城背后的文化底蕴,广场上十五幅巨大的君王浮雕像,记载了渤海国长达200多年的发展轨迹,绚丽多姿的渤海文化。

渤海王国在敦化驻足只有五十年,作为旧国的称谓一直延续到帝国的最后一刻。渤海帝国最兴盛的时代,其疆域南至朝鲜德源,北到松花江以北,东临日本海,西抵内蒙古边界的大片地区。渤海都城迁往上京龙泉府之后,王家墓地仍沿袭在敦化时的做法,灵柩由上京龙泉府南运,经镜泊湖等地到达六顶山墓地,一路上每隔25公里,便设置一个由24块基石组成的灵柩停放处。

这些当年灵柩停放的地点,因为有了24块石头的特殊记忆,和容易被后人找到。如今,在海宁市和敦化市之间的湾河北村、庆丰村、复兴村、西小沟犬犬岭、官地镇东胜村、林胜乡海青房、大山嘴子腰店村等处发现了24块石的遗址。寻着这些特殊的记忆,我们走向连绵起伏的六座山峰,这里青松蔽日,绿水环绕,绝佳的风水宝地。

敦化古墓群是国家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1948年挖掘的那座渤海第三代王大钦茂次女贞慧公主墓,已经建起了一座规模宏大,造型讲究的纪念性标记。遥想当年,母亲给少年的我讲述公主坟的故事,无非是让我知道我们的家乡绝非平凡之地,那里曾经有过帝王的足迹。母亲无法预测的是,如此一个小小的千年坟墓,竟然成为了一个砝码,与当年曾经被毁于一旦的六顶山娘娘庙一起,引领着大德敦化的又一此新的腾飞。

敦化市位于吉林省东部山区,长白山腹地,隶属于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素有千年古城百年县的称谓。大清年间,包括敦化在内的长白山一带,曾被视为是清廷的龙兴之地,封禁200余年。此间,许多山东、河北、以及北朝鲜的难民不断地偷偷涌进,在这片肥沃的土地上自由的耕种,任意的驰骋。

虽然没有确凿的证据,但凭着许许多多的蛛丝马迹,我敢断言,我家的先祖就是在那个年代,从河北闯入关东,一路辗转来到敦化,在一个叫做塔拉站的地方扎下根基。我们年少的时代,正是破四旧的年代,家家户户的家谱都被付之一炬,祖先的足迹从此无处可寻。

尽管如此,我还是从老一辈们支离破碎的言谈中,记下了一些祖先的足迹,比方老人说过,我们这一枝高家祖先从京城的方向而来,他们一路艰辛,向着长白山的方向前行,走到镜泊湖附近的塔拉站,发现那里土地肥沃,天上是飞鸟,水里是游鱼,獐狍野鹿随处可见,而且土地没人管理,挥起镐头,撒上种子就是自己的土地,围上栅栏就是自己势力范围。

祖先的落脚点不难找到,可是他们从来自那里,为什么要冒千难万险抛离故土,却没有任何人向我们提起。上世界六十年代,正在中学读书的我,在观看《地道战》电影时,突然振臂高呼,或许那就是我们的老家,高家庄马家河子一带。

1878年,也就是光绪四年,吉林将军在我的故乡成立了阿克敦荒务局,从此打开了长达200多年的封禁。1882年,在此设县治,取《四书中庸》的“小德川流,大德敦化”之说,寄“敦风化俗”之意,将渤海帝国风水宝地取名敦化。而后,又历经了张作霖的时代,满洲国的统治,国共纷争,共产党长达半个多世纪的统治。

敦化设治之后,应该说风调雨顺,清平祥和,然而那种田园牧歌的安宁生活被小日本的铁蹄所摧毁。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突然在沈阳发难,千古罪人张学良抱头鼠窜,丢下了东北大好河山,抛弃了黑吉辽三省淳朴善良的老百姓。

日本人队伍很快开进了敦化城,政府的不作为,不代表所有的军人和人民大众甘心受辱。旧东北军的一个营在敦化附近起义,号称“抗日救国军,”王德林为总司令,共产党人李延椂任总参谋长,吴义成为前方司令,共产党人周保中任参谋长,共产党人陈翰章任秘书。在王德林率众远走苏联后,共产党人逐渐掌握了吴义成部队的控制权,进一步引起救国军的分裂。

这支救国军中两个至今还有重大影响的人物就是周保中和陈翰章,周保中原名奚李元,云南大理人,早年毕业于云南陆军讲武堂,参加过北伐战争,1927年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个战功卓著的将领。九一八事变后,从苏联秘密潜回东北,任中共满洲省委书记,打入救国军的核心领导层,后任抗联第二路军总指挥。1945年,周保中率部随苏联红军回国、接应八路军和新四军进入东北,并担任吉林省人们政府主席。

陈瀚章1932年入党,从救国军的秘书一路晋升为抗联第一路军的师长,始终战斗在抗击日本鬼子的最前线。后因叛徒告密,牺牲在镜泊湖的小弯弯沟里,年仅27岁。陈瀚章牺牲后,侵华日军残暴地将他的头颅割下。今年4月,在英雄诞辰一百周年之际,他的头颅,被迎回故乡,就在我此次回到故乡前不久,我在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节目中,看到了在故乡举行的陈瀚章头身合葬仪式。

抗战初期,故乡许多有识之士和热血青年,前赴后继地走进了救国军的队伍,据我的大表哥说我的外公曾是救国军里的一个头面人物,大舅是个营长,二舅是个连长。大舅和二舅均在我外公从日本人监狱逃出,被一不明身份的人开枪射杀后,离开了救国军,携带一家人远避黑龙江的一个边陲小镇。

日本人占领敦化时,小城只是个弹丸之地,救国军三次攻城均告失败。最后一次攻城最为惨烈,救国军有237条尸体丢在小城北山的荒坡之上。今天的敦化北山,已经辟为人民公园,一座高高的英雄纪念碑矗立在那里,通往纪念碑的山道上,来来往往的或是登山运动的爱好者,他们除了一睹满山翠绿的景色,以嗅氧吧一样的空气,还有几人曾经知道,这里曾经有过震耳欲聋般的枪声,有过昂扬不屈的精神,有过砰然倒下的青春的躯体,有过涓涓流淌过的热血。

————未完待续
大有周易微信dy13371161988或Q285377969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验证问答 换一个 验证码 换一个


Archiver|预测专区|大有周易网

GMT+8, 2025-5-1 03:45 , Processed in 0.144972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1.5.1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