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有周易网-69周易文化|周易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大有周易网-69周易文化|周易网 论坛 佳文欣赏 第六空间:贝加尔湖
查看: 1670|回复: 1
go

第六空间:贝加尔湖 [复制链接]

Rank: 8Rank: 8

楼主
发表于 2013-8-6 21:14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打印
我们乘坐的汽车沿着那宽阔的沥青路从伊尔库茨克弯弯曲曲地穿过和缓的丘陵,古老而典雅的乡村房舍,现代时尚的建筑物,映入眼前的是气势宏大的安加拉河,忽然,在你视线的天边,一大片蔚蓝而平静的水面,这便是西伯利亚著名的“珍珠”——贝加尔湖。
    提到贝加尔湖,我们华夏民族自然会有一种特别的感觉。也会想到《尼布楚条约》清朝政府把贝加尔湖东侧割让给当时的沙俄。还会记得汉代“苏武牧羊”的故事。
  位于俄罗斯西伯利亚高原南部的布里亚特共和国境内的“贝加尔湖”是英文“baykal”一词的音译,俄语称之为“baukaji”源出蒙古语,是由“saii”(富饶的)加“kyji”(湖泊)传讹而来,意为“富饶的湖泊”,因湖中盛产多种鱼类而得名。根据布里亚特人的传说,贝加尔湖称为“贝加尔达拉伊”意为“自然的海”。
  贝加尔湖是由地壳运动引起的地层断裂陷落而形成的典型构造湖,湖型狭长弯曲,宛如一轮明月镶嵌在西伯利亚南缘,岸坡陡峻,深度较大,最深处达1620米。长636千米,相当于从莫斯科到圣彼得堡之间的距离,平均宽48千米,最宽处79.4千米,面积达31500平方千米。
  2100多年前,汉武帝击败匈奴,然后派苏武出使匈奴以商谈和约。汉江卫律的部将打算劫走匈奴旦靼单于的母亲,与苏武一道归汉。不料事情败露,苏武也受牵连,被单于流放到“北海”去牧羊。苏武在北海边艰难熬过了19年,拒绝了匈奴的多次高官利诱,最终回到汉都长安。这就是流传千百年的“苏武牧羊”的故事。
  苏武牧羊的“北海”并非大海,而是今天的贝加尔湖。我国汉代称之为“柏海”,元代称之为“菊海”,18世纪初的《异域录》称之为“柏海儿湖”,《大清一统志》称为“白哈儿湖”。蒙古人称之为“达赖诺尔”,意为“圣海”,早期沙俄殖民者亦称之为“圣海”。
  其湖渔业资源丰富,素有“富湖”之称。湖中有植物600种,水生动物1200种,其中四分之三为特有物种,如贝加尔虎等。
  贝加尔湖湖水源于色棱格河等大大小小336条河流,水源极其丰富。湖水由安加拉河流出,河水湍急,湖水从其宽阔的石子河床上迅疾流逝,一路向北奔向叶尼塞河,最终汇入北冰洋。
  湖中有大小岛屿27个,最大的是奥利洪岛,面积约730平方千米。湖水结冰期长达5个多月,湖滨夏季气温比周围地区约低6℃,冬季约高11℃,温差较小,具有海洋性气候特征。
  贝加尔湖湖水澄澈透明(透明度约达40.8米),为世界第二。总蓄水量为23600立方千米,居世界第8位。为世界淡水容量最大和最深的湖。相当于北美洲五大湖蓄水量的总和,约占全球淡水湖总蓄水量的1/5。比整个波罗的海的水量还要多。曾有人计算假设贝加尔湖是世界上唯一的水源,其水量也够50亿人用半个世纪。温柔碧绿的水色令人赏心悦目。
  贝加尔湖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湖泊。湖底为沉积岩,第四纪初的造山运动形成了该湖周围的山脉,湖区地貌基本形成的时间迄今约2500万年。贝加尔湖下面存在着巨大的地热异常带,火山与地震频频发生。据统计湖区每年约发生大小地震2000次。由深成结晶岩构成的贝加尔山和贝加尔湖附近的褶皱带,在高达2000多米的山脉中这里是很干的盆地,而且经常发生地震。在蒙古国境内的地形较复杂。在色楞格河流域山区的高度可达3200~3500米。这里年降水量少于200~300厘米。               
  贝加尔湖还有许多未解之谜:湖水一点不咸,也就是说它与海洋不相通,但却生活着地地道道的海洋生物。海豹、海螺、海鱼和龙虾;还有贝加尔湖里生长有热带的生物,像贝加尔湖藓虫类动物,其近亲就生活在印度境内的湖泊里,贝加尔湖水蛭在我国南方淡水湖里才能见到,贝加尔湖蛤子,只生存在巴尔干半岛的奥克里德湖等。
  贝加尔湖四周群山环抱,溪涧错落,原始森林苍翠,风景奇秀,林间栖息着黑貂、银鼬、马鹿、麝、大驼鹿、熊、猞猁、水獭等多种动物。
    著名的俄罗斯文学家契柯夫写道:“贝加尔湖异常美丽,难怪西伯利亚人不称它为湖,而称之为海。湖水清澈透明,透过水面像透过空气一样,一切都历历在目。温柔碧绿的水色令人赏心悦目。岸上群山连绵,森林覆盖。”
大有周易微信dy13371161988或Q285377969

Rank: 8Rank: 8

沙发
发表于 2013-8-12 14:11 |只看该作者
原来是我华夏的领土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验证问答 换一个 验证码 换一个


Archiver|预测专区|大有周易网

GMT+8, 2025-5-1 09:05 , Processed in 0.131948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1.5.1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