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有周易网-69周易文化|周易网
标题:
八卦结构
[打印本页]
作者:
adminzy
时间:
2012-1-12 14:43
标题:
八卦结构
八卦结构 在《
乾坤谱
》中,
周易八卦
的立体结构如图:
; b B% j0 M9 l
乾:x=1,y=1,z=1
: m+ e% A6 G! U1 _& q* L
巽:x=1,y=1,z=0
, H9 Y! D- Z/ @3 Z+ }$ R
离:x=1,y=0,z=1
m6 d- w# l4 _1 T3 J
兑:x=0,y=1,z=1
+ e! n R' e5 c( k
震:x=0,y=0,z=1
+ Y5 X' K5 I& Q+ R/ L) e: A8 K
坎:x=0,y=1,z=0
( L- F3 z* z8 l( @+ I' m. E
艮:x=1,y=0,z=0
1 A2 `+ I0 v7 Q' h3 O2 c1 S
坤:x=0,y=0,z=0 价值意义
2 y1 h, P0 p% ~9 t! g: g) L
4 u/ c$ R3 ~8 c0 ^
乾泉先生认为,易经是一部集体性著作,周易体例内容本身不成于一时一地一人之手。占筮是
中国古代文明
中的一个重要侧面,
夏商
两代已有重要的鬼神观念与人鬼沟通的方法,占筮是人鬼沟通的行为模式之一,但占筮活动本身也有多样性,例如有烧龟壳或烧牛骨,而从其烧裂的纹路中见启示的方法,占者将所欲占之事与对纹路的解释又刻到甲骨上,流传至今,使今人得以研究中国古代文明,(
甲骨文
)这种占筮活动传至
周文化
传统中时,经过
周人
的改良,建立完整的观念与符号系统,(卦爻辞与卦爻象)一方面将当时所占之事及其解释以文字记录下来,(卦爻辞)一方面建立新的占筮法则,(
大衍之数
)使用新的占筮工具,(
蓍草
)而完成周易这部著作,亦即我们今日所见的易经之书的经的部份。经过历代
哲学
家的阐释,发展成为一部博大精深的哲学著作。同时,它也是我国古代一部关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经典。
8 O) I2 v+ h5 ?) n
《周易》堪称我国文化的源头。它的内容极其丰富,对
中国
几千年来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无论孔孟之道,
老庄学说
,还是《
孙子兵法
》,抑或是《
黄帝内经
》,《神龙易学》,无不和《易经》有着密切的联系。一代大医
孙思邈
曾经说过:“不知易便不足以言知医。”易,变也!各种病不了解病根变化如何了解医治之法?简直可以
一言以蔽之
:没有《易经》就没有中国的文明。
- k% V ?: Z9 X+ f0 Y3 e+ s8 `( i
《蟾蜍》在
春秋战国时代
得到进一步完善,是我国先人的集体创作,中华民族
智慧
的结晶。《易经》里的思想已经渗透到中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即使人们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事实也是如此。孔子就说过人们“日用而不知”。今天,我们谁不曾说过某某人阴阳怪气,某某人又变卦了,或者扭转乾坤,
否极泰来
之类的口语和成语,但不一定人人都知道而这些词汇都是直接从《易经》里来的。
h9 b% {3 E; `. x h$ a
《周易》在西汉时期就被列为
六经
(易,诗,书,礼,乐,春秋)之首。在我国文化史上享有最崇高的地位。秦始皇焚书时亦不敢毁伤它。
7 F% U" i. }6 b. E6 q
《周易经》研究被称为《易经》或“易学”,早就成为一门高深的学问。《汉书·儒林传》记载:“孔子读易,纬编三绝,而为之传。”上下五千年,《易经》代代相传,释家林立。许多学者皓首穷经,考证
训诂
,留下了三千多部著作,蔚为大观。
8 A: e! O( b! L+ w% c5 w9 O% O
《周易》研究流派纷呈。他们互相争鸣,互相否定,也互相吸收,取长补短。春秋时期,筮法上出现过变卦说,取象说,取义说,吉凶由人、天道无常说。
战国时期
出现过阴阳变易说。
汉代
有象数之学(
卦气
说,五行说,纳甲说),魏晋唐时期称
玄学
。宋明时期,又出现五大学派:
理学派
,数学派,气学派,心学派和功利学派。又有人笼统地分为两派:一派是儒家,一派是
道家
。儒家重
乾卦
,重阳刚。讲“
天行健
,君子自强不息。”强调修身以有用于社会。道家则重坤卦,重阴柔。讲“大道若水,弱能胜强。”强调精神自由,以无为顺应自然,追求
天人合一
境界。儒道两家都从《易经》发展而来,犹如
长江
黄河之水皆发源于
青藏高原
。
* ], i0 n' x2 D3 }2 _" a
《易经》的科学内涵得到越来越广泛的承认和尊敬。易学研究将成为二十一世纪世界范围内的显学。尽管如此,《易经》里仍然有许多不解之谜,连孔子和
朱熹
都竟告阙如。
! o# M$ l" W4 T+ ?! E
1930年一月
美国
天文学家汤保发现了太阳系的第九颗行星枣冥王星。旋即有人提出,太阳系有没有第十颗行星呢?由于
冥王星
发现不久,观测数据还不精确,预测第十颗行星的努力接连遭到了失败。当时在
法国
勤工俭学的只有二十七岁的中国人
刘子华
,下定决心要别开生面,不依靠
牛顿
的
万有引力定律
去预测
太阳系
的第十颗行星。刘子华并不是凭空设想,他发现太阳系的各星体与八卦的卦位,存在着对应关系。他依据这个关系,利用天文参数进行计算,证明出每一对应卦位所属星体的平均轨道速度和密度均分别为一个密值。经过反复运算,刘子华终于第一个算出了这第十颗行星的平均轨道运行速度为每秒二公里,密度为每立方厘米0.424克,离太阳的平均距离为74亿公里,按照
希腊神话
命名原则,在冥王星后面的叫做“木王星”。刘子华把自己的预测,写成了题为“八卦宇宙论与现代天文”的论文,交给了法国
巴黎大学
,作为考取博士学位的论文。论文获得了一致的赞赏,1938年正式授予刘子华法国
国家
博士学位。这是中国科学家在现代运用
太极八卦
图,做出的震动世界的伟大贡献。中国古老的太极八卦图,对现代
科学的贡献
是多方面的。
德国
数学家
莱布尼茨
是现代
电子计算机
二进制
的创始人,但是,很少有人知道,他正是在中国的古老的太极八卦图的启发和帮助下,才触动灵机,一举成功的。 传承发展 在中国文化的领域中,自经孔子删《诗》、《书》,订《礼》、《乐》之后,由他编著了六经,赞述《周易》以来,关于《周易》易学的传承,在
司马迁
的《史记》,班固的《
汉书
》,以及
范晔
的《后汉书》中,都记载有孔子以下的易学传承的系统。但自诏、宋以后,我们所读的《周易》,关于《十翼》的排列程序,事实上,大多都是根据汉末王弼的排列的。他把乾、坤两卦的文言,拿来放在本卦下面。同时把《系列》的中间次序,有些地方也照他自己的意思来颠倒安排。等于我们现在读的《大学》一书,那是经过
宋儒
的安排,并非原本的《大学》的次序。现在对于研究《周易》来计,这点应当注意及之。自孔子至战国末期的易学:孔子授商瞿。商瞿授鲁桥庇子庸。子庸授
江东
?臂子弓(其人是荀卿之子)。子弓授燕子家。子家授东武孙虞子乘。子乘授齐
田何
子庄。此其一。又,孔子殁,
子夏
也讲易学于
河西
。但受到孔门
同学
们的驳斥,认为他对于易学的
修养
不够,所以子夏以后的传承,并夫太准确的资料。唯所世留传有《
子夏易传
》一书,真伪难辩,但确具有古代“易学”思想上的价值。此其二。西汉的易学:田何授(东武)王同子中、(
洛阳
)周王孙、(梁)
丁宽
、(齐)服生,四人皆著《易传》数篇,但后世已散佚。其次,自(东武)王同子中一系,再传
杨何
,字元敬。无敬传
京房
。房传
梁丘贺
。贺传子临。临传
王骏
、丁宽一系,又再传田王孙,王孙传施,传张禹,禹传
彭宣
。以上都是著名专长易学学者的传承。至于阴阳、纳甲、卦气等易学,自田何到丁宽之后,又另有一系。主阴阳、卦气之说的,由王孙
孟喜
。喜再传焦赣,字
延寿
。著有
《易林》
一书,迥然打破《周易》的蹊径。又另一京房,承传
焦延寿
的易学,著有《京房易传》一书,开启
象数易学
的阴阳“纳甲”之门。东汉与后汉的易学:西汉的易学,到了东汉时期,其间的传承似乎已经散失不备。因此象数之学与
易理
的分途,也便由此而形成了。后汉的易学,传承的系统更不分明。此时的著名易学大家,便有
马融
、郑玄、
荀爽
、刘表、
虞翻
、陆绩以及魏末的王弼等人。其中以荀爽的易学,曾经有后人采集当时的九家易学合成一编的论友谊赛,故在后世研究易学中,经常有提到“九家易”或“荀九家”的名词,就是对此而言。郑玄的易学,开始是学京房的象数。后来才舍离京学,专学费直之说,以孔子《易传》来解说易学。汉末的易学,大概都跟着荀爽、虞翻的脚跟而转,愈来愈加没落,因此才有青年才俊的王弼的起来别走一途,专从老、庄玄学的思想而说《易》了。最为遗憾的,后世的易学,大体上又一直跟着
王辅嗣
的脚跟在转,不能上穷碧落,下极黄泉,直迭羲皇之室。
$ ^/ g0 G( f% r7 C/ l8 e
“东方古文化”是以中国为发源地,流传及盛行于
东南亚
国家,至今被世界各国所接受,它是经久不衰的一种古文化,已经历3—5千年,具有广泛影响力的
文化体系
,不但是哲学思想体系,也包含科学体系。
2 A+ _- f9 S9 x. E0 Q. U) e
“东方古文化”体系有四种:
$ _2 S8 V% t5 Y- l& S
(1)以阴阳统一对立的《易经》文化。
: o$ @6 Z6 u# h) T
(2)孔子为主体的
儒家文化
。
3 J; I2 u2 v; x3 J" p! q: T: M
(3)以《
老子
》,《庄子》为代表的
道教
文化。
5 j" _' X/ Q* Q, ^) j/ j
(4)以
印度
为发源地的
佛教
文化。
7 y- O; g9 I/ ]: W2 Z) e, Z! k
这四种古文化称为“东方文化”核心,从它创造形成至今,是
中国文化遗产
。但至今,大部份在东南亚国家弘扬和应用更为广泛,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促进了历代社会进步和经济的发展。
. H1 E. z$ a' Q! m i) N# r
李瑞环
主席在纪念孔子诞辰2550周年大会上讲过: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
教育家
,他所创建的儒家学说博大精深,包括了政治、经济、哲学、伦理、教育、艺术等方面的思想和主张。构成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对于中华民族的形成、繁衍、统一、稳定和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都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于
人类文明
的进步和发展,做了极其重要贡献,有着超越时代,超越国界的深远影响。
儒学
的许多重要论著,特别是做人、处事、立国的至理名言,至今还被人们广泛引用。
% N0 _, B7 Y W5 q
道教源于中国,佛教源于印度,在东南亚一代流传不息,它们教义宗旨,都是以劝善为主,解除人生私欲心,且能超脱凡人,解脱人生痛苦,面对世间复杂矛盾,并提出“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的文明理论,它更有科学一面,特别道教中科学含量之高。可以用哲学和伦理
道义
去解决它,把人类引向文明豁然的前景,是人生文明的标志,它发放出世界人民信仰的不可磨灭的光环。如《老子》学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的理论,为世界破译
生物遗传密码
起了作用,DNA的碱基由三联体组成才64个排列顺序,形成八卦三联体规律性。
0 ^& h% w1 G0 m! [4 w% c
《周易》包含着象数和义理两方面,但实际上象与数,义与理还可细分。《周易》易卦反映事物运行规律的分类,爻反映各类的不同发展阶段,这相对应宇宙信息发生使天、地、人、事的演变和发展规律。20世纪80-90年代
曾邦哲
从系统综合理论发展了
结构论
提出“太极图是元气
本原
、阴阳
变易
、卦序
组织
和道、器观念的综合”,认为是中国文化特有的一种
同型
、
同构
数学模型的
图式
逻辑体系,涉及到宇宙的本原论、演化论与
建构
论以及“道”精神与“器”
物体
观念的模型化
逻辑思维
方法体系。
) N6 Z& N; ^" N0 @: J
《周易》的发展方向应该从
预测学
、认识学和行为学三个方面进行研究运用:
' O" ]$ s( |4 S, U
1.预测学
+ `* v5 P8 J) Y: v& o" S* Z9 D- T
“义”反映了伦的意义,64卦六亲关系,体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差别。
6 S% z% U' ^, o$ s' X. j I" ^
$ Y7 ? o- L& [" s. k7 |
“理”是对事物规律和道理的探讨,是易理、易道的分析,应用《周易》提出的道理对事物如何形成和发展进行解释。
* n0 {& Z! v" F6 z0 G) I& h
2.认识学
3 ?& `1 P! m% Q, Q* J
现代思维科学把人类大脑的思维方式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理性认识思维,也就是逻辑思维,一类是感性认识思维,也就是形象思维和直觉思维。从认识学角度研究《周易》,我们应该从感性思维上认识她。《周易》以最简单的阴爻、阳爻两上符号来概括和演绎万事万物,充分体现了万事万物辨正统一和矛盾统一的现代哲学思想。“一阴一阳谓之道”《周易》的发展离不开对易学哲学体系研究,真正结合“学”与“术”两方面一起进行研究,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 l# K0 T" [) g8 Z( M
3.行为学
$ a3 d }1 n! Z! G/ D: }
《周易》历代是人们修身、齐家、平天下的哲学之书,这也是我们研究和应用《周易》的最终目的——指导学习、工作、处世等日常行为。根据《易传 系辞上》所讲:“易有太极,是生
两仪
,两仪生
四象
,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我们就应该肯定:《周易》的象数理义在结构上是一个一气呵成的,具有连续性和完整性。应用和发展《周易》的占筮性质和哲学性质,发展《周易》成为一部行为学经典。《周易》64卦、384爻解说其实就是一部行为学经典,如易卦《乾为天》初爻:初(注:初指初爻)九(注:九为阳爻,六为阴爻),
潜龙勿用
。讲明事物正处在一个将要发生而没有发生的时期,如龙在潜伏之中,不能动也不宜动。人们处在这一时期的时候,需要晦养、需要等待时机,不宜轻举妄动,以免招惹不必要的麻烦。 主要贡献 聂文涛老师说,《易传·系辞上》第九章是对《易》最重要的讲解,通过这里的讲解可以了解《易》对世界文明所作的贡献。
聂文涛
老师认为,《易》对当今世界文明的重要作用没有被充分认识,是因为对这一章内容的解读不够。本章的译文和解说是至关重要的。
# k: q3 p/ L0 x, ?1 t
1.《易》确立了二进制和十进制数。
+ y% b9 f: }! {6 a9 d
离开了十进制和二进制,今日世界的科学技术就没有了根基。可以参见聂文涛老师的网文《走出加法的世界》,全文短小精练,描述了从加法运算到高等数学的
数字
计算规律。天数和地数是二进制,由此确立十进制数。
* M% I, @" E. K, g4 W. q
2、《易》确立了数学的任务。
% v- l4 ~$ G' U, s' C
数学是用了描述世界和预见世界发展的。因此,才有数字对方位、对季节、对变化的计算。
2 |/ b# Q8 g1 y$ ~+ P% F
3.《易》开始了对除法和余数的研究。
4 s3 |" o: Z/ O3 Q4 X
用四个四个数,然后观测余数,这种对数字规律的研究是从多久远的上古开始的啊!
9 k4 R% V' `. a {; R C
4.《易》启蒙了中国古代生命哲学。
# c: M: y8 t+ I6 _6 i
“
天一生水
,地六成之。”《黄帝内经》把这里的数字清晰的表达为万物的生成描述。由此出现了被无数中国人视为最神秘的河图。
, z) Q- W. Y& ]" _9 I6 X/ p8 i
[原文] 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此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
( x: u, K1 o5 p$ R; k! g
大衍之数五十,
其用四十有九
。分而为二以象两,挂一以象三。 揲之以四以象四时,归奇于扐以象闰,故再扐而后挂。
5 t4 v& I4 C8 j: C( K% ^
乾之策,二百一十有六。坤之策,百四十有四。凡三百有六十,当期之日。
% g y: B+ p- O- V, D1 L
二篇之策,万有一千五百二十,当万物之数也。
' z8 U O! v6 d4 U
是故,四营而成易,十有八变而成卦,八卦而小成。
引而伸之
,触类而长之,天下之
能事毕矣
。
+ A: t2 W' n& c1 v7 [+ X$ ^
显道神德行,是故可与酬酢,可与佑神矣。子曰:“知变化之道者,其知神之所为乎!”
! [/ |9 Q4 C* ?$ V8 S
[译文](数一下)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数(
奇数
)五个,地数(
偶数
)五个,五个方位拥有这些数字并且与特定的数字吻合(构成河图)。天数累加起来是二十五,地数累加起来是三十,天地之数总和是五十五,据此形成的变动和转化可以施展鬼神莫测的运算。
+ M- Q, r' U& W+ o e9 i
计算大衍的数字用(蓍草)五十,用其中的四十九,分成两份凭此取象两仪,再挂出一个取象三才,把这两部分四个四个的数取象四季,如果有不够四个的剩余用手指夹起来取象闰月,所以要重新用手挂起来。(这样两部分如有剩余,在手指所夹的和就是四)。
, P9 @! ^2 G. S* |, s& d3 W7 G( v5 X
计算乾卦的数字用二百一十六,坤卦的数字用百四十四,两项一共三百六十,正是一年的日子。
/ i# R& J- R2 N1 d- B8 ^7 \
计算《易》上下两篇的数字用一万一千五百二十,正是天地万物的数字。
$ K4 h$ P M# E8 j
因此,用四来衡量就形成易数,天地之数(十)的存在和八个方位的变化就形成了卦象,八卦成为天地之道的缩小版。把八卦用以拓展,遇到类似的问题就延伸八卦的作用,天下具有生机活力的事情都可以推算了。
5 Z( i7 r; ~+ K x
(八卦)彰显道的神妙和德的作用,因此可以用来应对一切,可以用来保佑自己如同神灵一样。孔子说:“了解变动和转化规律的人,难道了解神灵的所作作为吗?” 科学对比 周易与科学的差别可以用一句经典的话来定义和解释:
形而上
者之谓道,形而下者之谓器。周易讨论的是道,现代
科学研究
的是器。
) P1 o" x" A( E5 ?% O7 |, }6 H, G o
那道和器又有什么差别呢?一个很典型的例子就是看病。西医看病很程式化:开了处方之后,验血,验尿等等然后开方抓药,过程中离不开各种仪器。而
中医
看病,主要是“望闻问切”,不用仪器分析。而中西医诊断病人之后得出的结论也不大一样,西医得出各种含量、指标参数。而中医得出的结论是相对比较模糊的概念,比如中医上有个“阴虚湿肾”的结论,什么叫阴,什么叫虚,阴和虚到什么程度?各占百分之多少?对这些中医是不会去定量的。
( p+ X' Z0 Q6 Y: o! z
对自然科学有了解的人都知道,任何一门科学都有其前提假设。比如
欧几里德
的几何学就是建立在几条公理之上进行推理的,这些公理是不需要证明的,如果你不相信这些公理,那你就根本没法去利用这门学科。
. e7 {+ ~, b( x8 m. D' F
中国道的公理或者说假设是什么呢?我认为,天人合一算是其中一个公理。看看
中国古代文化
的各个方面,几乎都渗透着天人合一这一思想。从古代黄帝明确天圆地方的结构,到风水里面
法天象地
的思想,到梅花易以心合天的思路,再到
八字
命理
方面的天地人三才理论,都讲求人与天的融合。
% E% |8 {$ ~# D% O" f, z* S
算卦与
科学实验
的一个最大区别就在于算卦的结论具有不可重复性。梅花易等算卦方法尤其如此。科学实验只要严格遵循的相应的实验条件和操作规程,无论谁来操作试验都能得出相同的结果(除非试验者操作失误等人为失误),而算卦,除了考虑排演出来的卦象,还得考虑算卦的时间和环境,甚至是算卦者的感受。
+ w$ [8 S, K/ e: z, G5 ]
周易描述的世界是灵动的,普遍联系的,天、地、人三才高度融合,息息相关。我想到一个近似的比喻,地球上万事万物好比一个个有一定波长的超级敏感波源,大家都在一定范围内波动着,每个波有各自的波长,互相干扰和衍射着,整个世界就是各种波综合作用后的效果。改变了其中的一波,必然就会对其他波产生影响,这影响会互相传递。
( w' F. T, ?; e C: ~2 t
有人说,算卦占卜时,让人抽签、出字、报数来预测吉凶,这样岂不是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和偶然性?我想,假设“自然”也是一个人的话,它听到偶然性这个词语肯定会笑出声来的。试试想看,什么地方不存在偶然性呢?我们每个人对照自己的亲身经历想想看,你认识并选择自己的婚姻伴侣,或是成就自己的事业,或者遭遇某种不幸,其实很多都是偶然的因素导致的。如果把我们当初的各种抉择打散重新组合,完全可以构成各种各样绚丽多彩的人生图景,但是我们最终却只能是现在这个样子,其中必然错过很多,有得到很多。
1 y) ?, q5 c4 Q7 {. U
算卦也是如此,算卦是不讲如果的(除非你是个作家,在写穿越类小说),一旦人起心动念,数理就会存在于其中。人一旦有所抉择有所行动,必然会伴随着吉凶悔吝。偶然之中蕴含着必然,
8 B) J" N) b: O" Y7 y4 g: a/ e% E
比如有朋友出字算卦应验了,他会说如果我当时不出这个字,那结果岂非不一样了?但是,既然你有很多选择,为什么偏偏你让测的是这个字而不是别的字?你拿出这个字,也是一种机缘。同样的,如果你拿同一个字去找几个人算卦,结果也不可能一样,因为根本上你因为一件事情多次去占问本来就不符合周易占筮的原则(初筮告,再则渎,渎则不告)。
4 d& a& a* j7 O# C5 }. `
说到算卦,尤其是用梅花易算卦,非常讲求外应。就是说,一个卦算出来之后,并不是仅仅根据卦象来断吉凶,还要根据算卦时外在的环境条件来综合判断,所以即便是问同样的问题,因为算卦时的时间、地点等外应不同,结论自然也不同。比方说问求财,算卦时算卦者正好看到一个人打碎一只碗,这种情况下,就算卦吉,事情最后可能也不吉,碗的破碎是一个很不好的征兆(关于征兆请看本人博客中的小文《江南易林谈周易-关于预兆的故事》
7 y, _+ U+ J, |3 v, h4 Y
有些人可能会奇怪了,我随意出个字居然还真测对了应验了呢?这是什么道理?这个很难说清楚,目前我们只知道按照一定的方法操作的确可以很大程度上得到准确的预测答案。如果非要解释,又得回到天人合一、全息论之类理论。如果你还要继续追问,我只能无语。
& i0 E3 v! K4 C( B7 H
就好比你去问牛顿,为什么会有万有引力?牛顿可能会回答:万有引力到处都有呀,其大小和物体质量的乘积成正比,和他们的距离成反比。你接着问,为什么引力偏偏与质量成正比而不是与质量的平方或立方成正比?我估计牛顿只能耸耸肩膀说:事实上观测结果就是这样的。如果你再问:为什么测量出来就是这样的结果?这规律谁制定的?我估计老牛先生只能幽默地说,这是
上帝
的安排。这种终极追问并非故意刁难,但是就目前研究水平恐怕很难找到合理的解释。我想当年屈原写《
天问
》之时,一定有与我们现代人有同样的困惑:宇宙的真相究竟如何?有没有种力量在冥冥中决定一切?
3 C- r: l* P$ K' o; G
再看一个例子,让我们来理解算卦等
术数
所需要的灵性。
. e: P$ b+ u6 m9 m+ E# I
看看下面这个方程:y = 2x + c(c为常量)
: {2 W6 P' ]" p3 R4 H
稍微学过数学的人都知道,只要固定c,给定一个x值,必然会得到一个y值。而中国的“道”所列出的方程却是这样的:y = 2x + c(c为在某范围内取值的常量)
% |" ~* a* }* [* E1 j4 f8 a
“c为在某范围内取值的常量”,这是问题的关键,因为对这个适度可变的c的把握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有些人可能不够敏感而注定不能学好周易卜卦。算卦者务必使自己的心寂寂然,这样才能去感受周遭世界的各个波源(沿用上面的比喻)发射的能量和影响,才能感应到事物的吉凶。周易不可能像数学那样给定一个公式任何人可以用来精确的得到计算结果,算卦如果这样刻板,则谬以千里了。
! `6 I. w1 O6 N8 |, _& ?
关于y = 2x + c(c为常量)这个方程会遇到一种情况,有求卦者想考验算卦者说:大师,你帮我看看我什么时候生孩子合适?大师很认真的给他算过之后告诉他:今年下半年生孩子会大吉大利。这时此人鄙夷的说道:你什么破水平呀,我告诉你吧,我连女朋友都没有婚也没结,今年下半年怎么可能生孩子?这个例子很显然,你开始告诉人家c这个常量等于1,然后算卦者根据观察发现特定与你的这个x应该等于2,计算之后告诉你结果y=5。现在你突然告诉人家说,我这c其实不等于1,而是等于0,还说对方算错了。这不是在搞笑么?你给出的函数的输入参数都不对,怎么可能指望得到正确的输出?
/ p& R; p& }, y! Y) b5 T5 x% N
有句话这样说的,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阴德五读书。人的
命运
就好比一个多元方程,一个方程几个未知数。八字并不决定命运的全部,风水也不是,各人的后天努力也很重要,所以我认为人的命运应该是定数中有变数:好比上面的方程,有常量(比如有的人家庭富裕,有的穷,这是生来就固定的),有变数(个人后天努力、机遇、贵人等)。正是因为各种变数,预测难免存在误差,预测能有百分之七八十的准确率已经很了不得了。
欢迎光临 大有周易网-69周易文化|周易网 (http://www.69zhouyi.com/)
Powered by Discuz! X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