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有周易网-69周易文化|周易网
标题:
中国古代著作《周易》
[打印本页]
作者:
adminzy
时间:
2012-1-12 14:42
标题:
中国古代著作《周易》
中国古代著作《周易》简介 名称
% T* W3 N: n9 {( r k1 f2 w
% B# k# r5 [1 Y% a* h
; c* ?& D# g& o; f- \& k8 S' o y
汉 帛书周易
(20张)
3 y; z9 o! ?! f; K% k/ a9 ^& G6 U
4 n( {* k$ ?* H8 H1 o0 @/ e0 e2 ~% D
“周”的解释:
! N: I3 Z" {; f# f2 U5 ]/ V
东汉郑玄《易论》,认为“周”是“周普”的意思,即无所不备,周而复始。而
唐代
孔颖达
《
周易正义
》认为“周”是指岐阳地名,是周朝的代称。有人认为《易经》流行于周朝故称《周易》,亦有人依据《
史记
》的记载“文王拘而演周易”,认同《易经》乃
周文王
所著。然而在几种较早期的文献,例如《论语》、《庄子》、《左传》却只称《易经》为《易》,“周易”之名最早见于《周礼》;然而《周礼》的年代,学者还有争议。所以,就文献而言,“周”应该是后来加上去。若以《周礼》的系统来看,《
三易
》的名称皆无朝代名,所以《周易》的“周”解释为“周普”和其它两种占筮书,比较能够相应。然而夏代是否有《连山》、商代是否有《
归藏
》也都还是问题。两书很可能也是“古史积累说”所言的现象。所以比较肯定的是,《易经》或《周易》原来只称为《易》。
5 L a, ^8 R, i4 V! u( A5 c/ _
“易”的解释:
3 Q+ I+ w# D+ N+ h
1.易由蜥蜴而得名,为一象形字,此说出自
许慎
《
说文解字
》;而蜥蜴能够变色,俗称“变色龙”,所以“易”的变易义,为蜥蜴的引申义。
8 @+ [) C8 v& X- ^ k+ p+ e
2.必须指出,理解西周之“易”,理当以西周
礼乐制度
的变革为条件。礼指从容之节,易即雅乐,都是统治阶级驾驭
黎民百姓
,维护宗法制度的手段和工具。《周易》保存了西周钟鼓“交响乐”的框架规制,钟鸣鼎食在西周的底层社会是难以想象的。
) n8 e& v' Q5 v. q7 T C
3.日月为易,象征
阴阳
。
* c$ C- N* b. D7 V. @ F8 Q' M
4.日出为易。
陈鼓应
认为这个意思,也是“干”的本义。
+ }' h D' k1 l
5.易是占卜之名。
% w7 F; a9 m i0 [; p. }, \
6.变易、变化的意思,指天下万物是常变的,故此《周易》是教导人面对变易的书。
; Y1 m3 M9 Y' B& _* c
7.交易,亦即阴消阳长、阳长阴消的相互变化。如一般的
太极图
所显示的一样。
0 p: t D/ L7 d" @) ~" u
8.易’即是“道”,恒常的真理,即使事物随着时空变幻,恒常的道不变。《
系辞
传》:“生生之谓易”。(
生生不息
,义似“生命的意义在创造宇宙继起之生命”,体会生命之美、日新又新。)
: [- w) U( ?1 {& G; u2 }3 g$ E
在《周礼》“
太卜
”的记载中,亦有《三易》的说法;《三易》是指《连山》、《归藏》和《
周易
》,三个不同朝代的占筮书。据说“连山”是夏朝的占筮书,“归藏”是
殷商
的占筮书,“周易”是周朝的占筮书。而现在说的《周易》本身不是道教的书籍,道教是出自与农民起义军的组织五斗米道,为了秘密传播假托春其战国时期的老子为鼻祖,以周易等古书为经典,而《周易》和老子相差千年.
东汉
郑玄
的著作《易论》认为“易一名而含三义:简易一也;变易二也;不易三也。”这句话总括了易的三种意思:“简易”、“变易”和“恒常不变”。即是说宇宙的事物存在状能的是1)顺乎自然的,表现出易和简两种性质;2)时时在变易之中;3)又保持一种恒常。如《
诗经
》所说“日就月将”或“如月之恒,如日之升”,日月的运行表现出一种非人为的自然,这是简易;其位置、形状却又时时变化,这是变易;然而总是东方出、西方落这是“不易”。
& ?2 G3 _5 a+ u$ p0 C f4 f' n
而《
易经
》的“经”是指
经典
的著作。儒家奉《周易》、《
尚书
》、《诗经》、《
礼记
》、《
春秋
》为《
五经
》。如同前文所说,“经”是后来为了尊称这些书,而加上的称呼,原来《五经》只称为《易》、《诗》、《书》、《礼》、《春秋》。有人认为《易经》流行于周朝故称《周易》,亦有人依据《史记》的记载“文王拘而演周易”,认同《易经》乃周文王所著。然而在几种较早期的
文献
,例如《论语》、《
庄子
》、《左传》却只称《易经》为《易》,“周易”之名最早见于《周礼》;然而《周礼》的年代,
学者
还有争议。所以,就文献而言,“周”应该是后来加上去。若以《周礼》的系统来看,《三易》的名称皆无朝代名,所以《周易》的“周”解释为“周普”和其它两种占筮书,比较能够相应。然而夏代是否有《连山》、商代是否有《归藏》也都还是问题。两书很可能也是“古史积累说”所言的现象。所以比较肯定的是,《易经》或《周易》原来只称为《易》。
2 T$ d8 y& S" ]4 D& c# K9 x
产生
9 y. \5 g- G6 F; A/ m% x
5 @0 I0 ]$ K. m- E/ X
: u1 O8 j1 c, F! V; {0 E- ]0 R5 w
《周易》周文王著文王出生在今陕西岐山周原古称西岐,后来文王被商纣王囚禁在羑里(河南安阳汤阴一个县城羑里城位于汤阴县北2公里处)。周易就这样诞生了。易卦系统最基本的要素为阴阳概念,而阴阳概念包括阴阳的性质和状态两层意义。如果不理会阴阳的状态,只论及其性质,则可以用
阳爻
(-)和
阴爻
(--)表示阴阳。将上述阴阳爻按照由下往上重叠三次,就形成了
八卦
,即“
乾
,
坤
,
震
,
巽
,
坎
,
离
,
艮
,
兑
”八个基本卦,称为八经卦。再将八经卦两两重叠,就可以得到六个位次的易卦,共有
六十四卦
,这六十四卦称为六十四别卦,每一卦都有特定的名称。如果再考虑阴阳的状态,则阴阳概念又进一步划分为“老阴,老阳,少阴,少阳”(亦称“太阴,太阳,少阴,少阳”)四种情形,可以用“X,O,--,-,”四种
符号
分别代表之。六十四别卦每一卦的每个位次上都可能有四种阴阳状态,于是全部易卦系统就共有4096种不同的卦。如果将阴阳性质构成相同的各个卦放在一起,就形成了主卦卦名相同的六十四种分系统,可以称为某某卦系。《周易》经部文字说明的内容就是对六十四卦系中部分易卦的象征意义的解释以及相应的人事吉凶判定(称为占断)。其中每一卦系的第一条内容是相应的全静卦的占断,其后的六条(乾
坤卦
系有七条)内容是顺次排列的对相应卦系一爻动的卦的占断。
秦汉
以后的易学对此都存在错误或者说模糊的认识。
( K3 {5 `1 m! L
占筮及《周易》一书起源于甲骨卜的实践,或许到了殷商末年,周文王写下了六十四卦系的卦辞。后来在春秋时期,
孔子
的弟子继承了孔子对周易的发现,著了《
易传
》。
秦始皇
焚书坑术士的时候,
李斯
将其列为医术占卜书而幸免于难。
# x$ q$ }8 y; e1 w3 S o
意义
k4 U" O1 |% o, y' i
《周易》历经数千年之沧桑,已成为
中华文化
之根。易道讲究阴阳互应、
刚柔相济
,提倡
自强不息
、厚德载物。在五千年文明史上,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久历众劫而不覆,多逢畏难而不倾,独能遇衰而复振,不断地发展壮大,根源一脉传至今,是与我们民族对易道精神的时代把握息息相关的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疑难之事,不是求助于偶像,而是运用通过八卦今昔信息预测的
科学方法
,预测自然和人事吉凶方面的有关信息,对一切做到心中有数,有备无患,从而更。
- J8 }7 T1 H- p, s
4 S3 @ N8 _' i) ~5 q9 n0 {( v- G% g
《周易》是一部古老而又灿烂的文化瑰宝,古人用它来预测未来、决策国家大事、反映当前现象,上测天,下测地,中测人事。然而这只是古人在未掌握科学方法之前所依托的一种手段,并不是真正的科学。虽然有些理解与科学相符,那是因为这个理解正好有科学合理性,但就不能因为说它是科学的。只能当它是一种文化。
8 [: t9 J) a5 q: j* r, y8 d: e
目前,我国的易学研究在原理探索上仍无重大进展,理论研究停步不前,思想混乱,实际应用容易趋向神秘主义。上述状况严重歪曲了易学的学术地位,阻碍了中华易学良性化发展的步伐,蒙蔽了易学的真正价值。
# w @/ c: Q! r" g( ? Z
《周易》是最能体现
中国文化
的经典,它认为世界万物是发展变化的,其变化的基本要素是阴(--)和阳(—),《周易·系辞》中说:“一阴一阳之谓
道
。”世界上千姿百态的万物和万物的千变万化都是阴阳相互作用的结果。《周易》研究的对象是天、地、人
三才
,而以人为根本。三才又各具阴阳,所以《周易》
六爻
而成六十四卦。正如《说卦》:“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兼三才而两之,故《易》六画而成卦。分阴分阳,迭用刚柔,故《易》六位而成章。”乾为纯阳之卦,坤为纯阴之卦,乾坤是阴阳的总代表,也是阴阳的根本,孔子在《系辞》中说“乾坤其易之门邪”,“乾坤其易之蕴邪”。《易纬·乾凿度》中说:“乾坤者,阴阳之根本,万物之祖宗也。”通行本《周易》本经排序以《
序卦
》的次序为基础,而以乾、坤两卦为首。《系辞》开篇即云:“
天尊地卑
,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
动静有常
,刚柔断矣。”《文言》是专门论述乾坤之卦德的传文,并将乾坤之德性引申发挥至
人文
道德范畴。说明乾、坤是《周易》中最重要的两卦,也是《周易》
阴阳哲学
的基础。
. v; T, ?$ Z0 d i
出土《周易》
1973年初,长沙
马王堆汉墓
出土了帛书《周易》,释文发表在《
文物
》1984年第3期上,引起研究热潮。
邓球柏
《帛书周易校释》(1987)、
张立文
《帛书周易注释》(1992),
韩仲民
《帛易略说》(1997);
帛书
《易传》释文,最初见
陈鼓应
主编《道家文化研究》第三辑(1993)、第六辑(1995),朱伯昆主编《国际易学研究》第一辑(1995)、《续编四库全书》经部第一卷、四川大学出版社《易学集成》等书。本世纪以来,帛书《易传》新释文又见
张政烺
《马王堆帛书〈周易〉经传》、
廖名春
《帛书〈周易〉论集》、
丁四新
《楚竹简与汉帛书〈周易〉校注》等。帛书《易传》共包括《二三子》、《系辞》、《衷》、《要》、《缪和》、《昭力》六篇。邢文《帛书周易研究》是第一部学术专著。1977年在阜阳双古堆汉墓出土了汉简《周易》。1994年发现了楚竹书《周易》,经整理,2003年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相关校注,亦十分丰富。 原理来源
5 [7 K$ [; F' n5 @- @
k) \) @- n4 T- f# g$ {
在《简易
道德
经》里,周是周到圆满,易是运动变化无不果的意思。太昊
伏羲
创作简易图时,把简易符(即现在
八卦图
的阴阳符)排列成一个圆形即一周的形式,阐明了周和易是简的主要组成部分。周易的周字并非周朝的沿用,而是周朝或
周姓
沿用了《简易道德经》里的这个完美的“周”字。无疑周易的周字,替代了简易的简字。
大自然
万物的变化,是易的根本现象。恒之无休而无不果,说明了易,就是物的变化而成事,物每一点变化都有一定的结果,这就是易象。“简之周”和“周之易”说明了周是简的,易是周的。以
父子
的排列方式,就是成了:“简周易”。“求千太万后之果,明千思万绪之象”,说明了“简易图”是判断推理的一种测探工具。 形成渊源
8 e" w+ K- n( y
' G! M0 M) V$ Z1 T' A" j
对于《周易》的成书,《汉书·艺文志》曰:“《易》道深矣,人更三圣,世历三古”。此说最为汉儒接受,《周易乾凿度》有云:“垂皇策者羲,益卦德者文,成名者孔也”。“三圣”、“三古”之说简而言之,即:上古时代,通天之
黄河
现神兽“
龙马
”,背上布满神奇的图案,圣人伏羲将其临摹下来,并仰观天文、俯查地理,而做“八卦”;中古时代,
姬昌
被纣囚禁于
羑里
,遂体察天道人伦阴阳消息之理,重八卦为六十四卦,并作
卦爻
辞,即“文王拘而演《周易》”;下古时代,孔子喜“易”,感叹礼崩乐坏,故撰写《易传》十篇。而在宋朝之前,对于
重卦
者多有疑义,一者
王弼
认为伏羲画八卦之后自重为六十四卦,二者郑玄认为
神农
氏重卦,三者孙盛认为
夏禹
重卦。
/ c* H- L9 V( |9 K% b
直至北宋
欧阳修
撰《易童子问》,认为《易传》七种之间有互相抵牾之处,并非孔子一人所作:“其说虽多,要其旨归,止於繋辞明吉凶尔,可一言而足也。凡此数说者,其略也。其馀辞虽小异而大旨则同者,不可以胜举也。谓其说出於诸家,而昔之人杂取以释经,故择之不精,则不足怪也。谓其说出於一人,则是繁衍丛脞之言也。其遂以为圣人之作,则又大缪矣。”(犹见《易童子问·卷三》)。至于后世,疑古之风渐起,清代姚际恒所著《
易传通论
》与康有为《
新学伪经考
》都认为《易传》并非出自孔子之手。上世纪二三十年代,
钱玄同
先生、
冯友兰
先生、
顾颉刚
先生、
高亨
先生、
郭沫若
先生等著名学者皆认为《易传》非孔子所作,顾颉刚先生则将《易传》成书年代推断为战国末期至
西汉
早期,唯有
金景芳
先生坚持认为《易传》乃孔子所作。
, r1 R6 q* @: n. @
时至今日,长沙马王堆墓穴中发现的“帛书”中,已有不少记载间接证明《易传》的作者或相关作者大致是孔子,有待进一步考证,不过也当为盲目疑古者戒。
, y8 p% ~8 _" u0 r
另一个方面,《周易》一书名字的由来也颇多争议。
; K% ] S0 M6 N+ K+ o
“周”字的含义,历来有两种说法。一为“
周代
”,二为“周普”。前者的寓意在于认为《周易》为西周时代的书。
理由
便是《周礼》有云:“太卜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一曰《归藏》,一曰《周易》”,而此说认为《连山》为神农时代的筮书,神农也称“连山氏”,《归藏》为
黄帝
时代的筮书,黄帝也称“归藏氏”,后夏用《连山》,商用《归藏》,西周所用之书则冠以“周”字,名为《周易》。后者则取郑玄《易赞》,“‘连山’者,
象山
之出云,连连不绝。‘归藏’者,万物莫不归藏于其中;‘周易’者,言易道周普,无所不备。”故而《周易》的“周”字,义为“周普”。
3 j; ^; p0 @4 e+ k; p0 h2 L
“易”字的含义主要的说法有以下几种:
- K& b% t. A( }& i: c0 x; M; ?7 ~7 i
一、“易”字的篆文为“(见右图片一)
小篆:易
1 ~* P2 C' U4 J0 F! b
”,《说文》训为“易,蜥易、蝘蜓、守宫也。象形。”即“易”为蜥蜴之类,主取“变”之义。
/ W, n% C9 o5 c! i0 h
二、《说文》又引秘书说“日月为易”,象征阴阳。
: H, i/ z6 b5 X# v
三、《周易乾凿度》云“‘易’一字含三义:所谓易也,变易也,不易也”,即简易、变化、不变三层含义。
5 {2 q( z' i7 S
四、“易”字的
殷墟甲骨文
为“(见图片二)”,取日出之时阴阳交变之义。也主于“变易”。
) V" C9 P& J" K) B, m
甲骨文:易
5 E( i0 I& `3 T: r
《周易》在古代文献中常被简称为《易》,至西汉初年被列为“经”书之一,世人遂尊称为《易经》。可见《周易》当以“易”为大义,而诸说纷繁,也莫过变易消息之理。
欢迎光临 大有周易网-69周易文化|周易网 (http://www.69zhouyi.com/)
Powered by Discuz! X1.5.1